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凭高才识功名路 1(2/3)

才知道。”

原来邱懋朴的父亲邱禾实也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万历四十二年亡于京中任上,邱家在贵州也是以文章名世,邱懋朴扶灵回乡后便在府学中读书,与王星平关系也算不错,去年孝满便可以参考了。对于这个和自己有着类似情况的同学王星平还曾经私下请教过一些问题,没想到和这位大名鼎鼎的熊相公还有这样的渊源。

他听了王命德的话淡淡回道:“若木【注:邱懋朴表字】倒的确是准备开春便要备考院试了。”

王命德道:“他今年童试已经过了?”

“今年四月便已过了童试,年后补生员想必也是无疑的。”

“这倒是了,鹤峰【注:邱禾实号】先生故去都有三年了,他的确可以参考了,以邱家的家学渊源一个童生自然是手到擒来,倒是我惫懒了没去注意府衙外的‘长案’。”

所谓童试便是院试前的两级科举,和院、乡、会试的三年一考不同,是三年两考,分为县试和府试,通过的便是童生,童生便有了参加院试的资格。再通过院试后便能成为正式的生员,也即是所谓的秀才,到了秀才这一级才算是真正成为了士人,不仅可以免除田赋、徭役,还可以见官不跪,由此读书人在大明的超然地位也就可见一斑了,才难怪王星平会于科举一途上有如此多想法。

严格说来,后年的县试就在二月,刚好王星平孝满,也是可以参考的。

王命德见王星平还有些神不守舍,知道多半还在想着刚才的话,又道:“难得抚军相公要倚重于你,你也就不要白费了这一场机缘,那些匠户若是能垛集成军户,你日后想要练兵也才名正言顺。”

“这个道理侄儿自然是懂的,正好叶先生已经从广东回来,还运回了十几位大炮。”

“叶掌柜回来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王命德闻言有些惊讶,居然还带回了这么多大炮。

“过广西时在西江上遇到了水匪,颇经历了些风波,还失落了一门炮在江中,也是昨日傍晚才刚到贵阳城外,我怕那些大炮太过惹眼也没让他们进城便直接打发去了城北的仓房。”

“小平你这事倒是做得滴水不漏,不过居然弄来了大炮,看来你也是志向非小啊,这就更当要将这副千户的实职给应下了。”

王命德忽闻此讯,转念又将话头引到了开头之事上来,毕竟若是只练些民壮也就算了,但居然王星平还想让这些工匠学着操炮。不找个官面的身份的确是大大的不妥,这自然也是王星平本人纠结的原因,若不是在军器上太过扎眼,张鹤鸣的提议他原本可以轻松婉拒的。

王星平经过一番开解,又见本朝却也有成功案例,那点疑虑也就彻底打消了,“待明日侄儿将事情稍做安顿便去见抚军相公。”

…………

再后面的几日,王星平乘着休沐的日子再次上门拜问了张鹤鸣,并当着他的面表示经过慎重考虑愿意应下军中的差事,条件自然是给他足够的军额准备垛集一批青壮编练新军,此外便是保利行军器坊生产的各式军械也都要留下少许充实他的军额,这事并不要官中出钱,最后一条便是以这批青壮未来都要在贵州官府的军事行动中有所襄助,故而便不能再承担多余的粮赋和加派。张鹤鸣虽然对王星平主动让自己招募的工人垛集为军户有些意外,但还是允了。

之后王星平又去顾丛新处报了到,顾丛新因为王星平的几件功劳沾了不少光,已经正式升任了贵阳卫指挥使,此时便算是王星平正经的顶头上司了,自然要好生亲近一番。顾丛新见手下又多了个得力之人,还是如此乖巧懂事的王家少爷,心头也很是欢喜,就恨自己族中没有合适的女儿,不然都想先把亲事预订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平淡无奇,但贵阳城北的工地上却每日清晨已多了一道新奇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