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香山城郭复南行 6(2/3)

点,此次去琼州屯田的只是小人的好友傅先生,小人还要继续在广州开家商号,也要常年招募些流民去三亚。”

稍稍向几位神父展现了下未来的蓝图,又将傅小飞介绍了出来。

“两位先生看来谋划了许久。”

“只是想在这世道中寻一处安生之所罢了,不过还是有些不便处,需要各位神父帮我。”

陆若汉似乎听出了顾子明的意思,“不知有何不便处?”

“此处港口虽然地理不错,但却有三处不便。”

看陆若汉与另外两位教士都已在聚精会神‘听讲’,顾子明便一条条分说起来。

“其一,此地偏僻,并无官军驻屯,故而常有海盗在此补给食水,甚而打家劫舍者。其二,此地内陆多野人,汉人称为黎民,常有作乱,前些年的崖州黎乱也才平息不久,我等在彼屯田难免有所冲突。其三,三亚此地多回回,都是昔年从占城而来的移民,此次我等北上广州,也与那里的回回冲突过一次。”

陆若汉听着顾子明的话心中渐渐开朗,这第一条,看来当地确实没有大明的军队常驻,那地方荒凉得很,又不是贸易必经的海路和港口,至少那里绝不会像澳门如今被雍阡参将营的数十个陆上、海上的哨台给团团包围,那么必然是大明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

这第二条陆若汉其实在广东官场也略有耳闻,琼州的黎乱声势很大,广东调集了两路大军围剿才算平息,但向野蛮人传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若能让黎民奉教避免作乱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地方的默许。有着对日传教经验的陆神父自然清楚,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前的战国时代,福音的传播要比后来容易许多。

而这第三条,三亚居然有摩尔人异教徒则是陆若汉不曾掌握的信息,虽然他知道中国沿海甚至广州城内都有不少摩尔人和他们的后裔,但将异教徒转化为天主的信徒无疑比起发展新的教民更加吸引人。

顾子明的这三条似乎都针对几位教士而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求助,但却都是对传教有利的条件。

“那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陆若汉还想再次确定顾子明的想法。

顾子明也不隐瞒,“实不相瞒,此番我等已经在万奴行购定下了四门红衣炮,虽然也有炮手,但光是如此还是不够,在下听闻陆神父精通铸炮筑城之术,正好可以帮到我们,总要先能自保才好在当地立足。”

不过是个荒僻的海港而已,难道还需要构筑棱堡和炮垒不成?顾子明的想法让几位神父有些拿捏不准面面相觑,过了片刻才道:“此事我们也要商议之后才能答复。”

顾子明也道,“这倒不急,不过再有几日我等便要先回广州,澳门的事情我已交给了一位叫何怡的通事去做,届时他自会来找各位神父。”

阳玛诺随即表示此人认识,是他一位故旧的私生子,陆若汉与傅泛际也想了起来这是本地一位混血的青年,从小在教堂长大似乎也受了洗。

之后两人又询问了朝鲜奴人的事情,陆若汉都答应帮忙,他本也对蓄奴没有什么好的观感。

后面的几天顾子明又去拜会了澳门的各位议事会成员,算是晚来的例行公事,因为并无大明官府的人员在场气氛也显得随意,他私下表示了对议事会的支持并承诺如果将来议事会与葡萄牙任命的卡洛告总督发生什么争执,他和他的商业代表将会站在议事会一边。

议事会的几位议员在议事亭拜见新任香山县令时曾见过顾子明和他的随行一次,知道这是一位和广东官府有些关系的番使,加上他们在万奴行订购大炮的举动以及其对澳门当下政治情况的了解,随即便赢得了议员们的信任,并许诺今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居住区给予商业上的合作便利。

陆若汉则在这几日帮忙找到了朝鲜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