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 3(2/4)

,这一点光看重庆的十七道城门中九道开门在嘉陵江一侧只开有两道便能明白。

当然嘉陵江岸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地形使然,过了临江门再往上游去便一路都是悬崖峭壁,而另一道千厮门,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乃求千厮仓,万斯仓,黍稷稻梁,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一句,至少自宋以降便是城中粮囤的所在,更可见其地势险要。

而两门之间的洪崖门更是一处山高道险的去处,自元季以降便常年闭门不开,门外雉堞下的洪崖洞更是本地的一道胜景,闲时王星平还与叶联芳的几位门生去那里游历过一番,因巨石所覆时有飞瀑而至,故而本地又称作滴水崖,那崖上苏轼、黄庭坚的题刻依稀可辨,方才在渡船上时王星平回望南岸,倒是别有一番意味。

而相比之下,江北的这片土地的确当得起王星平的感慨,在他的概念中,城墙虽然军事上的存在意义更浓,但对于直观的感受而言,有无城墙的确是让人有着决然不同的观感,这江北镇的所在正是因为尚未修筑城墙气势上便弱了不少。和南岸府城内相对平缓的地形不同,江北这里上岸便是坡地,只有靠近正中的一片码头稍微平整些。

“此处若是修建城墙,当是能与府城互为犄角。”

“小平说的倒是和衙门里的老爷们所见略同,听说原先府中就想在这江北新建城墙,要不然同知衙门和照磨署也不会修到这边来。”陪着王星平来的蹇守智在旁说道,说完又摇摇头。“可惜就是缺钱。”

王星平道:“重庆城修的可是砖墙。”

重庆府城自宋末便是砖墙,那是因为此地本就是军事要塞,当年为了抵御蒙古人的进攻此地的主官可是下了不少血本的,须知再早一些就连北宋的首都开封都还是夯土城墙,只有成本包砖而已。而近的来说北京城国初也只用砖包了外墙,内墙包砖还是成化以后的事情。以重庆城这样的规模若以烧砖铺墙,则至少其数以千万来计算,纵然此地还有以就地开采的条石堆砌的办法,但所费也是可观了。

当然,那已经是宋时的事情了,本朝承平日久,西南地方也悉皆平定,眼下更是没有闲钱来给这座本已固若金汤的城池再装点一个隔江而对的要塞。

王星平今日来江北正是来拜问蹇守智的老父蹇效武,自然是有姐夫陪同,身边除了小六还有蹇家的几个下仆。

一行人上得岸时已过了正午,午后的天气虽然依然炎热,但有了山峦和云雾的遮挡避免了日头的直射总是要好上许多。码头上的船工三三两两聚集在一处,还有诸般跑江湖的百戏杂耍,就连和尚道士也混迹其间,比起府城中市井气倒是更浓了不少。

在府城的茶楼中便听说过这边的船工大大小小都依着行会乡贯有着不少的帮会,而江北码头后面几处庵堂里的尼姑干脆就还做着皮肉生意,倒是与私窠子无异了。王星平心道若不是廖四几个弟兄都已经先行回了贵州,这里倒是个不错的消磨所在。

此时蹇守智指着码头东面的一片乱石道:“小平不是好奇江北的火井么,翻过了这里正对着江中鹧鸪石的那处沙滩上便是,不过要水枯时方能瞧见。”

江北岸边有一处河床浅滩,凿井而有气出,引火自燃,所谓‘金沙火井’是此地的一大奇观,实际就是一处露天的天然气矿苗。

“小弟也只是觉得好奇而已,这火气虽也是一样好东西,可无法搬运却是不好使用的。”

“弟弟是说这火气也能如石炭一样采挖出来当作燃料?”

“自然,不光石炭,还有石油也是一样,这地下的矿藏多了,只是如今能够熟悉其理的太少,若能洞悉其理或能为人所用也是一桩好事。”

蹇守智闻言笑道:“若曦回来就常说小平你喜欢异想天开,不过为兄倒是觉得有这想法便属难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