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 1(2/3)

曦道要少吃,而且不光连鱼鲊,连用猪油和茱萸混在一起制作的熟油也说要少吃,说是于养生不利,小小的年纪说话却像是七老八十的学究一样。

但弟弟于学业上的精进却是让王若曦欢喜,姐夫也对这个小舅子喜欢得不得了,上回姐姐听蹇守智说起王星平,说这个弟弟年纪虽小,但却是见识广博,天下事说起来头头是道,于经商之道上给了自己颇多启发。而且这弟弟聪慧异常,虽然不熟经典,但只要有个三五年时间在书院中将基础打牢,相信将来是足以光耀门庭的,至少像已故的岳父一样得个举人功名应该不成问题,这话让王若曦很是高兴。

过了中午,又有人来相请,今天依然是叶奉直,自到了重庆便要属这一位与王星平交往密切。

叶老爷名联芳,是许成名的岳丈,致仕前官拜北京刑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因为去年是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之年,本已年近七旬的叶联芳便被多留了一年,为此朝廷又多封了个奉直大夫的散官以作旌表。

明季所谓朝觐考察是太祖皇帝以来的定制,每逢三年一次,地方官员都要上京朝觐,由吏部考功清吏司会同都察院一起对全国各州府官员进行考核评定,考察结果将决定官员的升迁或是罢黜。大抵每逢辰、戌、丑、未年的考察从当年正月开始依序进行,全国各州县的数千正任官员都要上京接受堂审,虽然考察官员都是吏部和都察院的事情,但涉及到地方臣工的考语不光是布政司一家要做,按察司的揭帖也一样是重要的参考,到了中央就是刑部的事情,故而原本去年就打算要致仕归乡的叶老爷便又耽搁了一年。

叶老爷的上一任官正好是合州知州兼管巴县事,巴县是重庆府的附郭县,县治就在府城内西面,虽然在此地任官已是近十年前的事情,但好在叶老爷无论在合州和巴县,还是更早一任的长寿县,都是以官声公明廉恕著称,在这重庆城中也颇有些人脉。

而且许成名的这位岳丈祖籍也是贵州普安,这一回归乡在重庆驻跸,一则是估计到天气暑热,老人家年纪大了受不了,是以在年初陛辞时便给家中去了信,许家父子这才在清明前后朝重庆而来。二则在重庆和合州叶奉直为官多年,颇还有些田宅,所以拖到现在许成名父子也还没走便是因为有这许多事情还要料理。

而王星平从合川抵渝去姐姐家落脚之后,第一个上门拜访的便是叶联芳,毕竟有了途中与许成名父子的一段机缘,这叶老爷又是此地的老父母,对于有心在西南经营的王星平来说,这样的关系正是要多加结交的,何况两家人也谈得甚是相合。

起先这叶老爷也只是因为女婿偶然提起在路上与这位少年的一番经历,又是外孙的吹捧,正好当时王星平刚到重庆便上门打听到许家父子的住处过来拜访。那一回却是叶联芳也在,见过一面后便对王星平青眼有加。

加上之前乌斯藏的使团经过重庆时的一番宣扬,重庆府得了赤水河的斩首功劳,好歹让之前因为贵州的洪边十二马头之捷而有些失了颜面的四川官场找补了不少回来。更因为这个贵州来的少年一力主张将功劳算到四川官府头上的行为让王星平得到了重庆上下的好感,连带许成名这样的外省武将都得了看顾,说是报功之时要一并褒奖。

而王星平之前在贵州时为父报仇的一番作为和他在遵义帮着陈黉生整治胥吏的事迹也都被人拿出来传扬了一番,一时间一个有勇有谋的有为少年的形象便益发让此地的人们印象深刻起来。

以后的几次便都是有来有往,即便见过多次,叶老爷依然是殷勤不减。

不过事情也不难想,以王星平两世为人的见识,又加上对于历史知识的熟悉,说出话来即便是积年的老吏也是当不得他的。而且此时风气,听闻王星平又是个读书人,以后有意于科场的,这样的有家生有见识的子弟,年纪又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