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南岛熏熏暖风吹 4(2/5)

很容易便获得了元老们关于对私掠许可者限定出售的认可。而新来的合作者对于大宋第三帝国因为特别的照顾给予他们的武器和船只的‘成本价’也非常满意。

能够一次装载三百于名奴隶和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捕奴队战士的大船,思礼港的国营造船厂也只给出了三千贯的报价,在看过这种特别设计的武装商船的模型并了解了其航行数据后,三位船长都对能够以南洋市面上三分之二的价格买到如此出色的船只表示满意。这种被命名为蜃楼型的民用风帆商船完全采用模块设计,全部利用本地的木料进行建设,因为采用了快速烘干的技术,这种标准化的船只得以快速建造,七十到二百五十吨位的五种型号足以满足本地的任何民间订单。

当然,这些带有实验性质的造船计划全都是为了服务于穿越者自己的军舰和移民舰发展规划,要想完全适应如今的生产力条件进行规模化的产出以匹配元老院在本时空应有的海上力量,除了技术人才的积累和调教,还需要的便是总结足够多的失败经验。

元老们固然能够预知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只有将人类失败的过往通过脉络梳理才足以教育世人,而且太过清晰的发展路线对于潜在的敌人来说未免有些危险。毕竟人口规模所限,如今的科技储备都是用以在未来从对手那里换取空间与时间的筹码,为敌人充当摸着过河的石头可不是什么划算得买卖。

而经过了试射的南部式火枪虽然整体的表现比之宋人军队自用的火枪威力要弱了许多,但比起此时东亚通行的火绳枪还是要好用不少,至少受到气候的影响要比火绳枪要小上不少,而据夸克所知,虽然撞击式燧发火药的技术早已在法国出现,但在实际运用上此种技术的火枪尚没有大量在欧洲的军队中列装,而且击发引火的效果也的确可疑,故而单以同等技术来说,这南部式火枪的稳定性也可说是冠绝南洋了。

这样算来,五贯一支的价格也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满剌加城中葡萄牙人的军工厂里制造的火绳枪卖给爪哇和苏门答腊土邦的价格还要更高些。而且至少从宋人手中购买这种性能不错的武器比从满剌加获得容易太多,只据夸克关于军火的有限认知来看,这种更为精巧的燧发式火枪想必需要出色的匠人手工打造,成本大体应该不会低上太多。

当然,刘晋秋自也不会告诉夸克和其余两位朋友一体铸造的枪管和批量生产的火帽比起人工锻造的成本究竟能够便宜多少,也不会刻意对只有正版不到一半的使用寿命这一事实加以特别提醒,至于说担心有人仿造,至少在冶金技术上短时间内还没有哪家能够复制出同样品位的铁料,材料科学的优势不是那位工匠看上一眼就能解决得了的,故而军器监和元老院是一点担心都无。

而对于夸克等人而言,文莱当局还向私掠者承诺损坏的火枪可以给予合理的折价以旧换新,坏掉的火帽也可以给予更换,这就足以让他们觉得五贯的价格千值万值了。虽然所供外销的火枪、砍刀如千里镜等都是缩水的版本,诸如火炮更是完全禁止对外出售,而缴获的西班牙人和土著海盗的火炮还是可以折价卖给他们。但即便只是有了这些有限的保障,私掠者们全船的武装人员也得以装备齐整,数十人所费也不过两三百贯而已,相比起可能带来的利润实在是划算得很。

唯一麻烦点的是他们的资金还需要自己筹措至少一半,故而为了募股万丹还是旧港至少都得再去一次。

不过光是贩奴而言这一船跑上一趟就是近六百贯的收益,爪哇东部的岛屿到马辰几日便可来回,这样的短途航程奴隶几乎不会因为疫病而死亡,更何况这笔账还不能只如此算,只要有一两趟成功的交易证明贩奴的确有利可图,这些人便完全可以在东爪哇的交通便利之所设置一处捕奴站,如果觉得亲自深入各岛麻烦,大可以花不多的报酬让蛮族的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