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丰安大河口(2/2)

防伪,也叫做“火漆钱”——高岳告诉俱文珍,行秦州的彰信县铜炉前前后后有十三处,每年可铸新钱一万七千余贯,佣工费、材料费、燃料费加在一起的铸钱成本,恰好和新钱相当。

即便铸钱不赚钱,但这样做依旧非常有意义:

因为对于当时唐王朝来说,在宣州铸钱运到京师来,每铸一贯钱,成本要两贯,但即便如此,为缓解让社会苦痛不堪的“钱荒”,唐政府还是得折本铸钱,来保障不断膨胀的商品经济所需。

所以行秦州、商州的铸钱炉落成后,成本能和新钱达到一比一,对皇帝而言已算是欢欣鼓舞的事情了。

翻过铜山,便是过支磨原和潘原,这片旷野西面是平凉城,东面过青石岭即是连云堡和泾州城。

“可惜了,用来做大马球场多好!”夕阳里,望着原野的美景,普王感叹道,不过他的想法是没法实现的——现在此处设立了数处羌屯,支撑座马坊所需,内里豢养着上千匹战马,都是皇帝曾在回纥那里买来的骏马,戳的统统是飞龙印,现在它们三三两两,正在草中低着头,再等个把月,这群马便能停料放青,自由驰骋奔跑在泾原的山崖大野之间,秋冬前即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来。

过潘原后,便入萧关道,此道夹在六盘山和子午岭间,中央便是葫芦河,这条河出了白草城后,便改名为蔚如川,直到注入黄河。

终于,俱文珍和普王见到了,从摧沙堡直到双笄山间,都满布着戍防的神策军卒,和凤翔、兴元征调来的壮丁,伐木声响彻天际,不断有树木在视野当中轰然倒下,接着经过简单的切削后,去除了枝桠,成了一排排圆木,被不断鸣叫的犏牛牵拉着,再被投入到葫芦河里,每十棵圆木扎成筏子,筏子上绑着各色的铁器具,顺流往北,起起浮浮,向河口的丰安军城而去。

看着这副情景,众人豪情大发,索性抛下仪仗队伍,数骑扬鞭,跟着滔滔河水里的圆木,一路往北面的苍茫疾骋而去。

“小王,终于看到大河了!美哉,壮哉!”旬日后,满脸胡茬的普王背着赤红色的旭日,看着丰安军城所在的河口,那浩荡的黄河,不由得豪情万丈!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