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封赏问题(2/3)

伙的马匹拍得还真是时候啊。不过虽然心中对此人一阵鄙夷,但他们还不得不也跟着跪了下去把刚才陈新甲的那句话又重复了一边。

崇祯的脸色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个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的弟弟自登机以来为了支持这个摇摇欲倒的江山,妄想使明朝的极其腐朽的政权不但避免灭亡,还要妄想能够中兴,他自己会成为“中兴之主”,因此他不断的拼命挣扎着。

在他的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时,都是整年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到了他继承大统,力矫此弊,事必躬亲,但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今年已经是他登基的第七年了,可国事依旧溃烂低迷,从崇祯二年开始,鞑子开始频繁犯关又屡屡得手。杀人抢夺财物后扬而去,而偌大的大明对此却毫无办法,这也让崇祯丢尽了脸面。

原本这次后金大军犯关,崇祯已经打算罢免几个大臣甚至是杀几个人来出出气了,但没想到在一片惨败中却看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个种地种出了亩产千斤的家伙竟然带领着他的军队打了个一个大胜仗。

是的,就是大胜仗。原本大明初年最重斩获蒙古鞑子的军功,到了明末后最重的军功就是斩获鞑子的首级了。按照规定,斩获一枚首级便可以领赏银四十两,斩获三枚首级便可以升一级。

现在岳阳所部斩获的可不是几枚几十枚首级,而是两千多枚啊,崇祯是听得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大明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扬了国威,担心的是这两千多枚首级要是全赏下去需要的银子可就海了去了,没有十万两银子根本就搞不定。

既高兴又苦恼的崇祯一时间陷入了幸福的烦恼当中,一时间都忘了在他面前还跪着一群大臣。

最后还是侍奉在一旁的王成恩看不下去了,上前两步低声在崇祯耳边说道:“皇上,大人们都还跪着呢。”

王成恩的话终于把崇祯从沉思中惊醒,他抬起了头,有些歉意的笑了笑,随意的摆了摆手。

王成恩见状赶紧尖声道:“诸位大臣平身!”

“谢万岁!”

众人起身后除了张延登外都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崇祯,崇祯沉吟了一会才对杨嗣昌问道:“杨爱卿,此次对有功将士的奖赏你们兵部是什么章程?”

大明军功,向来由巡按御史勘报,大功限两个月内核查完毕,小功一月内核查完毕,然后上报兵部,兵部再派人下来查核,最后的结果,往往要好几个月。

但是象这种歼敌数千的功劳一般都是特事特办的,兵部也知道崇祯的心思,早就做草拟出了章程。

杨嗣昌轻咳了一声道:“启禀皇上,臣等商议了一下,岳大人此次立了大功,斩获无数。不赏不足以振人心,不赏不足以显示朝廷赏罚之分明。但是……”

说到这里,杨嗣昌偷偷看了看崇祯的脸色,看到对方微微上扬的眉角,赶紧接着说道:“但是目前国库空虚,朝廷也不宽裕,因此兵部以为先行发放赏银一万两银子,其余的待国库有银子后再行补上。”

“这个杨嗣昌简直是太明白朕的心思了!”

此时的崇祯看向杨嗣昌的眼神已经不止是欣赏,而是极为满意了。为君者最喜欢的不就是象他这样善解人意的臣子吗?

崇祯心里虽然大喜,但表面上还是得装作沉吟的点了点头,矜持的说道:“这个岳阳,上次不但上缴了十万两银子的盐税,而且还上缴了六万担粮食,如今更是斩获首级两千余,与国有大功啊,朕心甚慰!”

说到这里时,崇祯的话语里再也掩饰不住对岳阳的欣赏,点头笑道:“按理说如此大捷朝廷无论怎么褒奖都不为过,但杨爱卿说得对,谁让咱们缺银子呢。这么着,朝廷先从国库调拨一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