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四五章 彼得-德鲁克(2/3)

进行决断。

在刚开始,当三株发展的规模还不大的时候,他们的这种体制也许还能够有效运转,但是当他们渐渐铺开到全国之后,那就变成了恐龙病了——他们号称自己的网络也就是比邮电差点,但是邮电就是这年头的恐龙病患者好不好!至少在三株身上,当他们的基层触角已经到了县、区、乡镇的时候,那省一级和地市一级的管理机构,也就是纯粹中层管理机构,起到的作用就是近乎单纯的迟滞信息传播!甚至这种多层无用的管理层级,带来的浪费那也是非常惊人的——按照资料显示,95年一年里面他们三株投放的3个亿的广告费里面,足足有一亿是被浪费掉的,根本没有被投放入市场!而在基层,一些地方的宣传品投放的到位率不到20!更有一些基层的执行经理,连宣传册发都不发,直接叫人把宣传品当废纸卖掉,把钱揣到了自己的兜里!

吴伟思这个大生,号称自己很崇拜彼得-德鲁克,却好像不知道这个现代管理之父说过一句话——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成却变成了一场噩梦。在快速成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看起来盈利不断增,却早已经失控,并且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虽然网络已经如同邮电一样遍及全国,但是三株内部的国企病却是比谁都严重——总部自以为时髦的设计了十几种报表,要求下面每天填写,以此分析基层资金流状况。但是问题是基层哪儿有空天天填写这玩意儿?一张两张还行,天天要用几个小时收集数据天十几个表?这是要疯?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要数据,那下面就编数据呗!

这还不算啥,甚至有的三株内部资料显示,吴炳欣自己早就从94年的全民打假事件中吸取了经验,早就要求各地子公司不许胡乱吹。但是这老总说的话没用!他说的什么,根本影响不了最基层的策略,最基层还是按照以前教的那种继续胡乱吹!这种政策出不了总部的事情,那显然对企业来说,是极为严重的危机!

对比一下华夏高科的话,虽然业务膨胀同样巨大,同样资金流、收益不断膨胀,但是华夏高科在贾鸿渐的掌控之下,从来没有随意的扩大自己的规模,至少没有扩大自己直属的规模。能够外包的,哪怕少赚一点钱,也要外包!因为猛然膨胀,这突然需要太多的人手,如果这些人手都归到华夏高科旗下,顿时华夏高科本身的嫡系就成了绝对少数,陌生人成了多数,那么这样一个公司还能保证贾鸿渐的绝对统帅么?还能保证每个人都心悦臣服的执行贾鸿渐的命令么?甚至整个企业的化和灵魂,还是贾鸿渐么?

同时,贾鸿渐又尽量保留现金储备不乱花,同时又涉及几个行业,这基本都是按照70年代彼得-德鲁克研究的建议来的——保留现金储备不不乱花,是以防万一市场变动,突然膨胀的企业很容易碰到资金流断裂,就如同巨人集团一样!而同时向几个行业进发,那就是分摊险。对于别的中小企业来说,就是留后路,以防市场变动某个产品不然不好卖了以后,起码还可以靠着别的产品过活。而贾鸿渐则是尽量占据一些利润高或者未来机遇大的行业,为的也是规避险!

也就是这么一来,几年下来华夏高科的直系人手还就是这么多,到了现在华夏高科总部里面也就是40来个人——比以前十几二十个人来说,陆续还是收了一点名牌大的才子才女们的。华夏高科外部的营销渠道,像是保健品产品,那就是外包,靠着省级经销商自建营销团队,华夏高科只管发货而已。像这种东西,那要么是靠着巨人集团这样的保健品行业经销商,要么就是挂在邮电局里面销售,基本没有什么自己的营销渠道。而像是未来的汽车产品,那有4s店,这才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类似外包的销售渠道。这样靠着发不发货作为威胁,外包的营销团队自然相对的就要听话一些——别忘了,华夏高科还有一个聘用下岗工人们作为便衣的调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