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7回 禹王铸鼎镇九州 五祖护宗守乾坤(2/3)

马在无人邦里足足挖了七天七夜,确实有了不小的收获,除了找到不少残存的瓶瓶罐罐、器具兵刃之外,大家还发现这里的土壤石材里,竟蕴藏着大量的青铜原料,这对于已经能运用青铜铸造的众部落来说,当真是发现了无价之宝,随后,大禹便下令开采,让工匠大量提炼,制成各种兵刃及日常工具,部落联盟的力量便愈发强大起来。没多久,顶天立地的英雄大禹终于从舜王的手上接过了衣钵,正式继任大统,大嗣之日,大禹亲率各部落首领和将官祭祀天地,因感念姒姓先祖夏后氏的庇佑,尊“夏”为图腾,将其统帅之地统称为“大夏”,从此,神州大地便有了“华夏”这一新的称号,历史自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另一方面,从无人之邦获取的意外收获也时时牵动着大禹的心,那里毕竟是当年逐鹿鏖战的地方,不仅是蚩尤的九黎部落,炎黄二帝当年凯旋之时,也必定在那里有所染指,虽然已经历了这么长久的历史变迁,但那些上古帝王的精气神绝不会轻易消散,大禹甚至觉得,敌对的‘三苗’部屡屡卷土重来,为的兴许也是那无人之邦。每当闭上眼睛,大禹的脑海里便全是那逐鹿鏖战的激烈场面,自己的心似乎也跟着飞向那段遥远的历史。大禹相信,这么有灵气的地方残留的东西,一定也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神力。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大禹做出了一个决定,命令各部落将无人邦石材中提炼出的最精华的原料,制成九座大鼎,以示至高无上、天下统一的象征,他坚信,有了这样九座宝鼎,便能永镇九州,以保华夏千秋万代。

很快,在各部落民众的努力之下,九座宝鼎大功告成,按照大禹的指示,工匠们将神州各地的名山大川、奇景异象雕刻其上,将宝鼎铸造的形态各异并以九州的名号命名,分别是:豫州鼎、雍州鼎、徐州鼎、荆州鼎、扬州鼎、梁州鼎、青州鼎、冀州鼎和兖州鼎。不仅如此,大禹还命令祭祀官将古籍河图洛书的的精文镌刻其上,按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分别安置九座宝鼎,这一系列浩大的工程下来,九鼎也终于在万众心中奠定了不可磨灭的位置,天圆地方,阴阳顺当;正斜有位,九州泰康!从此,这九座宝鼎便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了。

自大禹始,夏朝绵延四百余年,终于在君主夏桀的暴政中宣告结束,商部落首领汤在成功灭掉夏朝之后,建立了新的王朝,与此同时,也将九鼎接管。此后的四百余年虽历经种种杀伐劫难,其王祚却仍然延续不衰,及至末帝帝辛(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最终被西部崛起的周部落于牧野之战彻底击溃。

周朝建立以后,朝廷重臣周公旦亲自督造洛邑之城,将九鼎置于城内、安放明堂之上,由此开启了大周朝近五百年的漫长统治,历代周天子皆重视九鼎的权威,较之****两朝,九座宝鼎的影响更是不减反增。后来,周王室渐渐衰落,各路诸侯国先后崛起,也纷纷开始了对九鼎的觊觎,各路英雄豪杰都以得到九鼎为最高目标,九鼎到手、中原定矣,后来人便将政权的争夺,称之为“问鼎”。

在经历了多年群雄逐鹿的峥嵘岁月之后,最终以秦帝国扫平六国,天下才重新统一,然而,彼时的九鼎早已在战火中不知去向了,有人说,九鼎因为多年的战乱早已毁于战火;也有人说,九鼎早在周王室衰微之时,就被末帝周赧王融掉、重铸铜钱以维持困难的财政了,总之一时之间是众说纷纭,然而,多数人仍然相信,九鼎并未毁灭,它们很可能是在周显王在位期间因战乱而沉没于彭城泗水,甚至连秦王朝始皇帝嬴政平定六国之后,也曾派人几番前往打捞,最终,只落得无功而返。

九座宝鼎,就此下落不明了,而有意思的是,随着九鼎的失落,后来的历代王朝,除了大汉之外,再没有能像夏商周三朝一样延续四五百年的王祚出现了。

那么,大汉朝之所以也能有那么长久的国运,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