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12 发展之道(2/2)

光起来,满脸都是振奋的神色,那也正是他心中的梦想。

不过,只是他为人颇为的圆滑,倘若城主没这方面意思的,自然是不会轻易的提出来,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

说起来,周夫子的诸位弟子,倘若要去治世的话,都有各自不同的理念。

大弟子姚羯是兵家,认为要全兵皆兵,以此不断提升战力。

三弟子李云游是农家,主张以农业为本,以此不断巩固根基。

五弟子孟知秋是儒家,提出以仁政教化,此为管理城池的韬略。

六弟子梁非子是法家,则以为法制治国,此为治理城池的根本。

只有他这位排名第九的弟子,学得是枝节末流的商学,也是最不入流的学术理念,倘若放在任何的城池里,也将是不会受到重视的,甚至有可能被轰出门外。

然而,对于无极城主易天而言,简直是如获珍宝一般,很难寻找到一个这样的人才,可以完全贯彻实施他的理念。

工业基地,是城池未来蓝图的重要规划,易天打算要在那里开设工厂,不过却是万事开头难,首先要开设什么样的工厂,倒是一个不太好选择的难题。

在前世,他是三流野鸡大学毕业的,学习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的,让他造飞机大炮的也不现实,毕竟受到科技生产力限制,也不可能搞出来那些现代科技。

别说飞机大炮,就是古代的四大发明里,最简单的造纸术,都未必可也搞得出来的,虽然说知道其中的大概原理,但也不明白具体的细节。

因此,想要尽快入手的话,那就必须选择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而且是工艺比较成熟的上品,通过集中生产压缩成本,再批量的销售到其他城池,便可快速积累起财富起来。

在这里,杨佑便提出两个建议,那便就是纺织和陶瓷。

纺织,在男耕女织的背景下,这属于家庭作坊式,虽然说是家家都有纺机,可是劳动作业效率底下,而且工艺比较简单粗糙,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陶瓷,则分为瓦砖和陶器,前者是建筑用材,后者主要用以烹饪,也都是手工作坊式,不但生产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形成批量化的生产。

吃穿住用行,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这两项却是基本覆盖住大半,在市面上的需求量巨大,有着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招纳专业的人才,在技术上进行研发,看能不能改良工艺,尽可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能压缩成本,根本就不愁打不开销路。

然后,再进行厂房选址,招募工人进行培训,建造工人进行投产,并且在其他各大城池里,派出人手前去购置商铺,形成品牌化的销售渠道。

虽然,杨佑有自己的表达,可听在易天的耳朵里,简直跟他的思路不谋而合,当下顿时便就喜出望外,当即便就是拍板做出决定,将此事交给他全权的处理。

相信,只要纺织和陶业发展起来,至于其他的都会随之而来,工业基地便就像是滚雪球一般,将会是越来越强大起来,无极城的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想不强盛起来怕都是很难。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